湖北科技学院
献了青春献终生——记沙巴体育退休教师余启绪
来源: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8日 点击数:

大半碗吃剩过的豆腐,一盘炒白菜,几个蒸好的红薯,这便是一个年近80岁老人的午饭。你很难想象他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是返乡义务辅导留守儿童的退休教授。78岁的高龄,本可以同子女居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却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选择回到偏远的家乡义务给留守儿童辅导,而这一开始就是18年。

上图:退休教师余启绪

“国之所需,就是我心之所向”“教师是我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是他对自己的承诺,也是他毕生的追求。青春献祖国,终生为教育是他一生的注解。他是谁,他就是沙巴体育退休教授余启绪老师。

最大的担当

1958年高考结束后,余启绪填报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和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最终被武汉大学录取。谈及填报的初衷,他说,只要是先进技术领域,只要是能为国家科学研究作贡献。从选择从事国防科研事业的那一刻起,徐启绪就开始了长达18年坚守,先后辗转青岛、北京、荆门等地,与新婚妻子8年分居两地。他把最好的年华、最美的青春贡献给了国家,把对寡母的孝心、对妻儿的不舍埋在了心底。

余启绪出生在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黎首村的一个农户家里,从小由自己的寡母抚养长大,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能够坚持上学,为了替母亲分担,他时常挑担卖柴挣学费。一百多斤的体重,挑起两百斤的担子,让他的脊椎变形,直到现在后背都还有三个锤头大的鼓包。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了自强不息、艰难求索的韧劲,也让他科研上孜孜不倦、务实创新。

1964年毕业后,余启绪就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委青岛基地,参与中国首架水上飞机“水轰5”研制工作。在研发过程中,由于无法解决飞机颤振难题,项目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在同事都不敢接手时,项目负责人找到余启绪,他毫无犹豫的承接下来。余启绪说,再难的科研关也要跨过去。那时候,满脑子里都是问题,就连吃饭、走路、睡觉也在想着怎么解决问题。靠着这种百折不挠的韧劲、敢于攻坚的闯劲,通过大量查阅资料、翻阅书籍、研读论文,他发现我国水上飞机的“颤振计算”教材与国外教材记载的有些偏差,在找到突破口后,经过反复计算、实验、验证,终于攻克了此项难题。在1978年,他参与的中国首架水上飞机“水轰5”研制成功(“颤振计算”主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直到1971年,组织将他调到国防科工委荆门基地,这才结束了夫妻分居8年的生活。

当被问及,在当时的条件下做科研苦不苦,有没有想过放弃。余启绪说,那个时候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房间里住上下铺,往返于科研工作室和宿舍间,一心扑在科研项目上,过得很充实。而他的老伴心疼地说,那个时候是真的苦呀真的难呀。一家七口人,全靠两个人的工资,十年间很少吃肉和鸡蛋。而余老师经常做科研到凌晨甚至是通宵达旦,时常饥一顿饱一顿的,期间还出现过三次胃出血。余启绪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深深感染了自己的儿子。在得知父亲想让自己投身科研报效祖国,余启绪的二儿子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也填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延续了科研之路。

最长的坚守

余启绪说,教师,是最美的职业;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从1981年转向从事教育事业至今,他都在诠释什么是为人师表,什么是甘为人梯,他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传授给每一个沙巴体育。

1991年,余启绪参加一个学术论坛,时任咸宁师专(现湖北科技学院)负责人向余老师发出邀请,请求他来校解决当时计算机学院办学困境。当时,余启绪已在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从教10年,在科研和教学领域都颇有建树。他带领沙巴体育开发的“BKT”自动播音台获中国首届计算应用成果展览会三等奖、沙市新纱厂织机车间监控系统和沙市长途汽车站自动门设计获湖北纺织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海南省一所高校也向他发出了邀约。当余启绪教授有更好的选择时,他放弃了更好的工作平台、更高的工资待遇、更优的生活环境,却毅然选择来咸宁师专任职。1992年,52岁的余启绪来校执教,这一坚持,就是8年,直到退休。而这选择的背后,是一颗回报家乡的赤子之心,一个份教书育人的赤诚之心。

余启绪回忆说,那个时候带沙巴体育做社会实践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部分老师都不愿意。但是他认为是一件很有挑战性很有意义的事情。当年,学校的教学楼才刚建,门板、窗户由于资金问题都没有安装到位。暑期,几十个沙巴体育住在新建的教室里,一遇刮风下雨,无法学习。怎么既能解决学校建设资金问题,又能带领沙巴体育完成好暑期社会实践。余启绪突然想到了沙巴体育暑期社会实践的联系点——咸安区汀泗桥镇。他联系到当地对接沙巴体育工作的责任人,让他提供镇上机械工厂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在拿到资料后,余启绪立马带领沙巴体育下工厂,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一家自行车制造厂,帮助他们解决了自行车焊接技术难题。在学校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他硬是凭自己的执着让沙巴体育完成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实习。

“科研与教学是两条腿,一个也少不了,科研可以带动教学。”丰富的科研经历和特殊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同事极力推荐他作为带班班主任。余启绪的教学从不止于教材,他会从科研课题中分解考题给沙巴体育做,会利用丰富的教学案例,打破枯燥的课堂,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深度,从而培养沙巴体育的科研兴趣。为了方便沙巴体育考研,他替沙巴体育们争取到通宵教室和图书馆阅览室,并时常辅导沙巴体育到凌晨。针对专升本沙巴体育基础知识薄弱问题,他要求每个沙巴体育出操期间都带上英语本,并为他们制定好辅导资料。那一年,全班30个沙巴体育,就有6名沙巴体育考上研究生,创下当年考研率最高的班级。

当谈到好老师的标准时,余启绪说道“要给沙巴体育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表示一个好老师要知识渊博,要有好的知识储备。讲课前要准备充分,熟悉讲义,教例丰富,梳理重点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好老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品德高尚。他认为,沙巴体育没有好坏之分,老师要了解沙巴体育,关心沙巴体育,摸清沙巴体育的心理状况,得到沙巴体育的信任,引导好之后都能成才。

最深的牵挂

2000年从学校退休后,余启绪就放弃了安逸的城市生活,毅然选择回到余庠老屋进行义教。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8年,而且他还在继续。这一选择的背后,是对家乡留守儿童最深的牵挂之心,是为贫困学子开启一扇窗的奉献之心。

“华屋亦可不造,良田亦可不置,读书不可不读。”余启绪始终牢记祖训,传承书香门风,一家三代共12人,除了妻子和最小的外孙女外,其余的均是名牌大学毕业(就读),其中有4位博士。余启绪一家用实际行动,激发了全村人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改变命运”,在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黎首村,几乎是村民的口头禅。据统计,改革开放后,该村走出126名大沙巴体育,其中经余启绪辅导考上的大沙巴体育就有30多名,且大部分是名牌大学沙巴体育。

上图:为和沙巴体育打成一片,余启绪和沙巴体育一起打地铺

起初,余启绪为亲戚家的小孩、为同村留守儿童义务辅导。在田间、在路边、在家里,只要有人找他,都可以看到他俯下身子辅导孩子的画面。渐渐地,邻近乡镇的父母都把孩子送来请余启绪老师辅导。不管是贫困的孩子还是留守儿童,不管是低年级的小沙巴体育还是叛逆的高中生,余启绪老师都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像对待自己的女子一样教育他们。今年,余启绪利用黎首村村委会一楼的群众活动中心大厅,为29名留守儿童义务辅导功课。对于这些沙巴体育,不收一分钱,只需带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具即可。

上图:村支书邹俊生介绍余启绪与沙巴体育同吃同住的情况

在村支出书邹俊生眼里,余启绪是一个对自己吝啬对家人抠门对孩子大方的人。余启绪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多年旧衣裳。有一次,邹俊生看到余启绪的老伴左右脚穿着不同颜色的旧鞋子,便上前询问。老人说,丢了怪可惜的,就这样也能穿。但是,就这样如此节俭的一个人,却每年为孩子们购买辅导资料、改善伙食等补贴1万元左右。邹俊生说,余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超乎了我们的想象,知识分子的执着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黎首村村委会一楼的群众活动中心大厅里,有30张就地而设的地铺,而其中一张就是余启绪老人的;在周边的桌子上,摆放着30份自带的碗筷,而其中有一份就是余启绪老人的。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余启绪从未间断过一天的教学,从未因为家里的事情耽搁一节课。考虑到余启绪78岁的高龄,活动中心寒气重湿气重,村支书邹俊生为其单独设一间卧室,但是余启绪坚持与孩子们同吃同住,一个暑假过后他整个右腿都浮肿了。他却说,不碍事,老毛病了。他坚信只有和孩子吃住在一起,与孩子们真正心贴心,才能走近孩子的心里,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黎首村距温泉城区二十公里,村民到到城区一趟,需要先步行二十分钟到乡村小客车乘坐点,达到贺胜桥镇后再乘座乡镇客车到温泉城区,最后乘坐市内公交车到达目的地,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但就是这样一趟行程,78岁高龄的余启绪来总是来回往返,不是自己掏钱给孩子购买一两千元学习机就是给孩子们购买辅导、学习资料。有时候为了奖励那些有进步的孩子们,余启绪也包车带孩子们去十六潭公园游玩,带沙巴体育们去美食街品尝美食。有一次,沙巴体育喜欢吃红烧肉,余启绪为他们一次点了五盘。每次,带孩子出去,他都会花费大几千元。但是,他却说,把钱花在孩子身上,只要他们学习有进步,只要他们懂得感恩,再多的钱都值得。而对于学习进步不大的孩子,他也从不体罚沙巴体育,而是让他们打扫卫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孩子们经常在一起PK ,时常为了一个问题讨论到夜晚,而不管多晚,余启绪都坚持最后一个睡。

扑在实验室,他致力促进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站在三尺讲台,他全力培养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回到偏远乡村,他竭力撑起留守儿童的未来。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不计个人得失,不为名与利,只为祖国的明天,只为孩子的未来。

关闭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24小时值班电话:0715-8270912  招生电话:0715-8338003  传真:0715-8260538  网站设计:信息中心 鄂ICP备1200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