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
用音乐温暖留守儿童——王群益与他的初心
来源: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8日 点击数:

你可曾看过一部知名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故事的主人公音乐老师马修来到名为“池塘之底”的郊外学校,面对一群缺乏看管照料的“野男孩”,马修用音符和爱的教育,滋润了少年们干涸的心田,也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上图:王群益为井头村文艺中心孩子进行教学展示

而现实的故事往往比电影更感动人。在鄂南土地,也有一位像电影主人公一样热爱音乐教育的老师王群益,默默坚守着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信念,长期扎根驻守农村学校,并结出了美丽的果实。

割舍不断的情怀

王群益1959年出生于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父亲和爷爷都有几下子文艺特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长辈的“文艺熏陶”。王群益自懂事起天天耳濡目染的就是样板戏,广播里播的,台上演的,只要是他听到过的,都能一板一眼,毫厘不差的模仿出来。

“你以后要学文化,当老师,这可是很有意义的职业啊!”每当家中长辈提起旧社会中受人尊敬的私塾先生,王群益都会肃然起敬,这就是他对教育的情怀。长大后,王群益选择就读师范院校,传承着乡里长辈的那份师者匠心。

上世纪70年代,王群益半工半读,在乡村从事乡村教学工作。一位父亲拉着儿子过来对王群益说:“老师,伢就拜托给你了。”王群益一看傻了眼,自己教的是小学3年级,眼前的沙巴体育浑身脏兮兮,按年龄算应该读小学5年级,但文化底子实在太差。“你就坐在讲台旁边吧,千万要把学习搞起来。”王群益没有丝毫嫌弃,热情接纳了沙巴体育,还经常关心这个“调皮鬼”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时光荏苒,1981年,王群益师范毕业后,分到咸宁实验小学任音乐教师。某天,王群益正带着沙巴体育们在操场活动,突然一个30多岁模样的年轻人找来,当着王群益的面“扑通”跪下了,王群益来不及反应,只得一把将对方拉起。

“要不是老师教我一门手艺,估计我早就饿死了,您是我的大恩人!”原来,年轻人就是当年的“调皮鬼”。当年王群益曾教他篆刻石碑。这么多年来,“调皮鬼”就凭借着“王老师”教的这门手艺安身立命过日子。

了解到自己的沙巴体育日子过得穷困,一把年纪还在“打光棍”,王群益不由得鼻头一酸。“成家立业是大事情,老师不能不管你啊。”王群益七拼八凑的借了些钱,又搭进不少自己的积蓄,勉强给沙巴体育凑够了“彩礼钱”,帮助他成了家。

“物质条件是有限的,能帮助几个农村伢呢?他们最需要的是教育啊!”王群益感慨万千,小时候,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对“跃龙门”的追求,促使一大批农村学子走出农村,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舞台。“农村的孩子更有对城市高质量教育的追求!”王群益觉得,自己应该“常回老家看看”,为家乡做点什么。

从80年代开始,王群益便长期到农村学校支教,长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先后在咸安区金鸡山小学、栗林小学、汀泗中学等10多所农村学校及嘉鱼、赤壁等县市区多所学校进行支教。

风中跳跃的音符

2014年某天,王群益在某乡村支教时,偶遇几位小沙巴体育正无所事事地在街上溜达,王群益关心说了一句:“小伢们,这么闲呀。”孩子们一脸迷茫:“作业写完了,没事做,剩下大半天的时间就不知干什么好了。”

“我是专门教音乐的老师,你想不想学点乐器?”王群益笑着问。“学费会不会很贵?”孩子天真无邪的回答把王群益逗乐了,也触动了他的心,想到农村有很多青少年和文艺爱好者,“如果农村孩子有个专门从事文艺教学的地方,可以让他们快乐消遣、陶冶身心,岂不是蛮好?”王群益思忖着。

2014年至2016年,王群益尝试着在金鸡山小学建立了一支农村留守儿童合唱团,并参加了咸宁市“天籁之声”少儿合唱比赛,收到受到广泛好评和点赞。

那次活动对王群益触的动很大。农村的留守儿童较多,如何把这些留守儿童召集起来,使其过上一个有意义的周末呢?带着这个想法,2017年初,王群益干脆回到自己的老家大幕乡井头村五组庄稼塘,个人出资10多万元建立了“井头村文化艺术中心”,文艺中心建立在井头村王家祠堂里,开设了以器乐为主的多种艺术课程。每周六上午进行全公益、全免费的艺术教学。

开办不到一年,就有3个班80名沙巴体育报名上课。报名的孩子蜂拥而至,从五岁的孩童到十几岁的少年,班级从一个扩到三个,80多个沙巴体育把村里祠堂挤得满满当当,沙巴体育不但来自本村,还有方圆十几里的金鸡山村,泉山口村、茶地铺村的沙巴体育,一些在城里上小学、初中的沙巴体育,周末也赶来学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井头村文化艺术中心不给村民增加一点负担,不花村民一分钱。”这是王群益的原则。没有场地,老家的祠堂屋一粉刷,就成了教室;没有设备,村民们自发把家里的桌椅捐献出来;没有乐器,王群益自掏腰包花5万余元购置了葫芦丝、巴乌等乐器给孩子无偿使用;没有老师,王群益利用业余时间亲自上课,并组织来自学校、朋友圈等具有专业水准的老师到井头村义务教学。

在这些沙巴体育中,有不少孩子潜在的艺术天赋得到发掘和激活,键盘教室等教学场地不断完善,依次开设了钢琴、电钢琴、手风琴、电子琴课程,将音乐教学进行深化和扩展。在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节假日里,音乐是亲情缺位时的良药。

“谢谢老师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到自己的孙 子短时间里能演奏那么多好听的乐曲,不由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拉着王群益和其他老师的手,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王群益让这些最需要音乐的孩子们与音乐相遇,空寂的精神得到充实,孤独的心灵得到抚慰,健康的人格得以形成,全面素质得以提高。

上图:校党委书记田辉玉同志视察井头村文化艺术中心,鼓励留守儿童

努力学习

井头村文化艺术中心的蓬勃发展,也得到了众多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帮助和关怀。学校已将该项目列入转型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规划,并获湖北省教育规划立项研究。湖北省、咸宁市文联还将该中心的情况向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李屹同志作了专题汇报。咸宁市委宜传部已将井头村文艺中心作为新时代农村文明实践工作典型来培养,湖北省文联于2018年3月20日授予王群益“全省优秀文艺志愿者”称号。

无怨无悔的奉献

流年有声,岁月无痕。王群益的“教育步伐”经过近十年的沉淀,变得更加深沉而厚重、真实而纯粹。梦想的力量就在于,它会让人在历尽了生活的磨砺后,依然保持着“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王群益的年龄在变,能力在变,心态在变,但唯独不变的,是对教育工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的执着和守望。

“我们都叫王院长王爹。”谈起“王爹”的好,音乐学院的沙巴体育们都深有感慨。日常教学中,王群益所教的沙巴体育对他普遍敬重认可, 上课喊老师,下课喊“王爹”。 一届又一届,所有的沙巴体育都与王老师保持着“师父”般的情谊。

王群益教学严格认真,规范实效,并研究出一套方法,归纳为《辩证钢琴教学法》,已出版专著。正因为如此,他的教学效果好,所教沙巴体育多人在湖北省“长江杯”钢琴比赛中获奖。每年选他主修的沙巴体育,都容纳不下。

上图:王群艺组织井头村文艺中心孩子们到市博物馆开展庆“六一”展演活动

音乐教学工作,王群益身兼数职,同时还要义务担任市教育局、实验小学、 温泉中学等单位的专家指导工作,每天都是超负荷运转,但他从不觉得辛苦。

作为音乐学院副院长,王群益每年评优都让给别人,每年评绩效工资时,都要减去将近2万。“我即将退休,更不需要什么名利,做好本职教学工作,把乡村音乐教育搞好就是最大的事情。”王群益乐呵呵地说。

王群益属教学、行政“双肩挑”,按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规定,超过规定的课时算“白上”。因此,王群益每年都有上万元不算课时费的课,但他一点也不计较。几十年上课从不旷课、迟到和早退,从不耽误沙巴体育的课时,因公调课,一定要补, 偶尔还经常义务为沙巴体育多上课。目的只为满足沙巴体育-一片求学之心。

“讲台上站了42年,真的记不清他到底帮助过多少困难的小沙巴体育、中沙巴体育、大沙巴体育了。”王群益的家人说。仅仅是湖北科技学院受王群益资助的大沙巴体育,就有10多人,助学资金达5万多元。王群益还热心向有关单位推荐、介绍或进行培训辅导,义务帮助20多名大沙巴体育考编就业,不仅不收沙巴体育一分钱报酬,王群益反而还对一些困难沙巴体育进行资助,这些情况在湖科学子中有口皆碑。

每当社会媒体来采访,王群益总是能避就避。“我愿意当湖科大学毕业生的‘特别推销员’!”在他看来,老师帮助沙巴体育是很自然的事情。关爱留守儿童也好,帮助困难沙巴体育也好,认真进行教学也好,王群益并不是为了什么利益,只是遵循爷爷,父亲的一份嘱托:修一个“师德”,尽一份“师责”。

关闭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邮编:437100  24小时值班电话:0715-8270912  招生电话:0715-8338003  传真:0715-8260538  网站设计:信息中心 鄂ICP备12004293号-1